重点校建设工作简报第2期
[日期: 2017-11-30 ] [点击数: 88 ] 来源: 省高职重点校 作者: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校建设

工作简报

2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办编   20171120


职教前沿※

找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位(摘要)

建设动态※

校党委书记胡正明在全国优质高职建设交流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

我校入选2017年高职教育成果优秀案例

我校主持研制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成为全国模版

省教育厅调研组来我校调研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学校举办专业对标分析教研活动

中德老年护理研究院在我校揭牌成立

学校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平台开展教师培训

研究探索※

高职院校如何推进文化育人

省优势特色专业建设※

省优势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省特色专业——电子商务


职教前沿※

找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位(摘要)

  破解生态位重叠,精准定位双创教育,实现层次分离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落实,仅靠模仿建设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实验实训创业基地等是远远不够的,其组织模式的趋同,教育模式的相似,只会造成双创教育生态位的重叠。双创教育模式要从简单模仿到自主创新,需要精准定位双创教育,实现层次分离。

  如何精准定位双创教育?首先,高职院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要凸显应用性、区域性、职业性,更加关注用知识和技能满足区域发展的人才需求和强调学生的职业针对性。其次,高职院校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比较,具备创业认知优势。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在创业意向、创业环境认可度、创业期望、家庭支持程度等方面都高于普通本科学生。

  基于此,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应融入“应用”“区域”“职业”等元素,围绕学生特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从而打造能够区别于其他类型高校的双创教育,实现与中职院校、应用型本科双创教育的有机衔接。

  消解生态位失衡,优化双创教育要素,实现错位生存

  同类型的高职院校之间要实现双创教育的错位生存,离不开高职院校内外部各要素、各部门的综合作用。要走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位失衡的困境,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优化重组各要素势在必行。

  学校管理、教学、教辅、科研等各部门应充分发挥各自的效能,各司其职,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教师发展定位等都应该聚焦,并围绕双创教育开展工作,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要处理好内外关系,统筹政府、地方企业、院校和学生等各参与主体的资源,适当引进竞争因子,有限地、分层次、分环节地参与到双创教育活动中,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实现目标协同,共同致力于双创人才培养、高职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之后逐步形成以高职学生为主体,高职院校为主导,政府助推,地方企业合作竞争,彼此之间协商沟通、竞争合作的机制,构建政府+地方企业+高职院校+学生的双创教育格局,保证参与主体的多元协同。

  化解“态”“势”分裂,推进教育开放创新,实现动态进化

  从生态系统进化角度看,创新所需要的生态要素必须以动态方式发展,不断作用、联系、变化甚至进化,才能达到创新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生态位有“态”“势”分裂之说。所谓高职院校生态位的“态”是指原有的高职内外部开展双创教育状况,“势”是指现有的政策、资金、人力、环境等变化和现行双创教育的外部影响力等。显然这种“态”“势”分裂,以及割裂彼此之间联系的现状必须打破。要打破这种现状,就需要注重开放,并努力形成开放式的创新生态位。

  高职院校以开放的姿态推进双创教育,这就要求,在立足国情、省情、区情的前提下,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位的“态”“势”情况,并兼顾过去、现在、未来,考虑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加强与周边高校、区域、省份、地区、国家的联系,相互交流,“态”“势”结合实现双创教育模式的动态发展。

  营造生态位环境,构建政策支持体系,保障有位有为

  保障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有位有为”,离不开良好生态位环境的营造。基于政策环境,需要构建以“双创教育”为核心的领导管理、制度落实、经费投入、平台搭建、课程教学的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印发后,各地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如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和指导支持,完善“双创教育”政策体系,使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实施有了良好的政策土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领导管理方面,各部门核心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并参与其中;在制度落实方面,要制定出台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双创教育;在经费投入方面,要多渠道吸纳资金,完善双创教育的经费管理机制;在平台搭建方面,要虚(互联网交流平台和空间)实(科技园、双创空间建筑物)结合;在课程教学方面,要设置分层分类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贯穿双创人才培养过程始末,满足每一个学生双创需求。

  总之,只有构建集组织、经费、空间、内容、人员的保障机制并使之形成一体化系统,形成良好生态位环境,才能落实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精准定位”“恰当宽度”“态势结合”,才能保障生态位的“有位有为”。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19日09版;作者陈昌芸,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侯长林,铜仁学院校长)

建设动态※

校党委书记胡正明在全国优质高职建设交流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

1125日,全国优质高职建设交流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朱鑫杰、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职发展处处长林宇、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董刚以及来自全国的500余名专家、高职院校领导与媒体代表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胡正明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着力三个“升”,高水平推进优质高职建设》主题发言。

发言中,胡正明从理念升华,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优质高职建设;行动升级,着重标准开发、平台建设和关键领域改革;合作升格,形成推进高职高水平发展的协同力量三个方面分享了我校对于推进优质高职建设的实践和思考,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反响。胡正明指出,跨入新时代的高职教育,要更加自觉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找准定位,勇担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新使命;更加鲜明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升人才培养的内涵,打造新时代应用人才培养的新高地;更加主动地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要求,拓展新时代产教融合的新平台;更加积极地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开拓全球化视野,谱写新时代教育国际化的新篇章。他从标杆、标志、标准的“三标建设”,产教融合、教师发展、国际合作、协同创新四类高端平台建设,以及基于分层分类培养、校企协同育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四个不同切入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介绍了我校优质校建设的实践探索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从政府多方位支持、国家级专项引领、院校间交流协作等角度提出了高水平推进优质校建设的有关建议。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主办,是各省陆续推出优质校建设项目以来举办的一次全国性专题交流研讨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凝聚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力量,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会上发起成立了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协作委员会,10所院校的书记院长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我校入选2017年高职教育成果优秀案例

日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7年年会在江苏常州召开,我校报送的“探索“4+X”教师考核评价改革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治理能力建设案例成功入选会议成果案例展优秀案例。

据悉,此次会议组织的“特色 协调 共舞”成果案例展,集中展示了高职教育战线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教育信息化、推进技术服务与创新人才培养、高职教育服务“一带一路” 倡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服务社会与精准扶贫、学校治理能力建设等7个主题196个典型案例,较全面地反映了高职教育战线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果,其中,我校报送6个案例,现场展示3个案例。经网络投票、现场微信投票及专家评议,共遴选出20个优秀案例并予以表彰。会议还对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进行了表彰,我校同时获两项大奖,成为本次大会获得荣誉最多的高职院校之一。

近年来,我校适应浙江省八大万亿、金华五大千亿产业以及现代农业、文化教育等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依托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省重点高职院校、省优势特色专业等建设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改进校企合作,强化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出了一条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改革之路。会上,我校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戴素江作了“建设‘一室两中心’,培养区域特色创新人才”专题发言,引发在场高职院院校代表的强烈反响。

我校主持研制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成为全国模版

近日,由我校党委副书记胡野主持,医学院教师黄斌伦等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研制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经教育部组织专家遴选及评审,成功入选全国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三个样例之一,并成为全国卫生高职专业制定教学标准的模版。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于20164月启动,历时一年半。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除相关学校参加外,还吸收行业人员参与,面向全国不同地区的52家不同等级医院、22家不同地域院校、2家研究机构及千余名毕业生开展了深入系统的调研工作,形成调查报告15个,为科学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悉,教育部从今年起,计划用两年时间研制完成高职教育18大类,762个专业的国家教学标准,并为此建立了专家团队与分专业工作团队,胡野受聘担任全国卫生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研制专家组副组长。通过此次标准制定,将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今后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提供基本依据。


省教育厅调研组来我校调研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近日,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祝鸿平,省高职院校诊改工作专委会召集人郑亚莉等一行四人来我校调研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校长钟依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学院代表参加了调研座谈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胡野主持。

会上,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分别汇报了我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整体情况以及专业发展评估试点、课程全过程评估试点工作。祝鸿平对我校诊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全校上下高度重视诊改工作,并将之纳入学校高职重点校建设项目内容,工作有载体、诊改有标准、推进有措施、创新有举措,特别是以专业发展评估与课程全过程评估为切入点开展诊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同时,祝鸿平还希望学校进一步研究诊改工作,总结提炼经验,为全省高职院校全面推进诊改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钟依均代表学校对省厅调研组的指导表示感谢,并表示学校将结合重点校建设进一步推进诊改工作,积极构建具有金职院特色的质量保证体系,提升学校内部质量保证水平,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时,学校还将加强与国家、省诊改委以及相关高职院校的沟通与联系,完善现阶段的各项诊改工作,助推全省诊改工作上一新台阶。


我校举办专业对标分析教研活动

近日,以专业对标分析为主题的校级教研活动在我校机电学院举行。党委副书记胡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分管教学领导,重点校优势特色专业群各建设专业负责人参加。

会上,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畜牧兽医、护理专业分别作了对标分析汇报交流;教务处相关负责人针对前期各专业对标分析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和点评。

胡野对对标分析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提出专业对标分析要明晰“标在哪里”、“何以成标”、“何以标比”三个问题,做到标杆选择要准、标杆研究要透、对比思路要清。新时期的专业建设要夯实一个学科基础,提升服务产业和专业治理两个能力,聚焦师资、课程、资源、实训等多个点上的突破。

据悉,为推动重点校建设,前一阶段,学校6个优势特色专业群的31个专业相继开展了专业对标分析,通过对标先进典型查找差距,以进一步明晰专业提升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方法途径。


中德老年护理研究院在我校揭牌成立

由我校与德国伯福集团、德国医卫教育集团、北京左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中德老年护理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德国伯福集团执行总裁克里斯汀,德国医卫教育集团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大区校长珍妮特,北京左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冬,校长钟依均、副校长杨艳,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医学院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共计13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仪式上,钟依均简要介绍了医学院办学特色、课程体系以及学院养老护理培育工作开展等情况,他希望中德双方借助研究院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双方优质资源,相互引进质量标准,将老年护理建成一个产学研相结合,具备国际化标准的培训中心;共同开展中德医护类师资、护理人员的交流与培训,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整合;将医学院福音百年传承下的上善若水的精神与德方医护精神良好结合,既要保留两国护理文化,又要相互取长补短;引进、借鉴德国的质量标准,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建立起适合国情的老年护理质量标准,推动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

克里斯汀则希望借助研究院这一平台,充分发挥中德双方的地域、资源和专业优势,引进德国护理类职业标准、课程标准,实现课程的对接与互认,加强中德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和交流,促进中德养老产业的互动。期待能引进中国专业人员到德国老年护理集团工作,同时与德国培训机构合作,提供海外培训与进修机会,培养以医为目标的养老护理管理人员或决策人员。

据悉,该研究院成立后,双方将秉持“资源共享 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的原则,在医护类师资培训、科学研究、课程对接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凝聚中德双方智慧,共同应对老龄化挑战,提升中德双方老年护理技术与管理水平。


学校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平台开展教师培训

本学期,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完成了1400平米场地的硬件建设和部分文化建设,研讨室、培训室、微格室、备课室和休息室等功能室等正式投入使用,为各类教师培训、研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平台。

教师发展中心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师发展模式,打造多功能教师发展平台,自启用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讲座、研讨沙龙、年会论坛等活动101场,教师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次,涉及的培训交流内容包括新教师培训、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方法、科研与服务、教师人文素养、心理健康等等,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下一步,教师发展中心将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活动体系,建立健全教师发展服务与管理机制,将教师参与教师发展的课时和结果折算成学分,实行教师发展学分制管理。




 ※研究探索※

高职院校如何推进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契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文化育人的途径与载体,应该成为高职院校自身创新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之一。

文化育人体系尚待完善

相比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比较短,文化的积淀相对比较弱,高职院校基本上还没有真正形成具有自身院校特色的、有效的文化育人体系。文化育人对高职院校来说,更显得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将文化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文化育人在高职创新发展中的支点撬动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在两个方面来系统推进。

构建体系。文化育人是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体系才能系统推进。要凝练和营造具有高职特征、聚焦育人和学校个性的校园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文化基础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教育,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基础上的文化育人,在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师资队伍、校园文化、专业文化等方面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形成具有高职特色、院校个性的文化育人体系。

创设载体。要做到科学设计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内容,关键是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针对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短板。比如通识教育课程、师资队伍、校园文化,以及专业层面的文化特质等,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中比较薄弱的方面,需要重点建设和突破。要避免改革的碎片化,通过对文化育人体系的内容框架、实施路径、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的系统设计,探索整体推进的工作载体与机制,使文化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落实具体。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经济社会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确立文化育人从模块化到系统化的发展目标,夯实好三个基础,着力于三个提升。

文化育人,从基础做起

通识课程的基础。通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文明社会中健全的公民,加强通识教育是实施文化育人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可以将通识教育定位为基础能力教育、智性教育和公共认知教育三大功能,从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职业、人与文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向度来建构课程,构建一个具有高职人才培养特征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可供学生多元选择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开发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在线课程、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通识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

师资队伍的基础。文化育人是一项全员工程,既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教师队伍,也要提升全体教师的文化素质。对于专职的文化素质教育教师,要进一步明确他们的专业归属,使其对专业以及对应的职业岗位有深入的了解,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时有更好的专业或职业的针对性,更好地提升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师社会实践、企业实践和教学研究机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职业教育理念、模式、技术,理解职业教育的内涵属性和“跨界”特征,理解带有区域文化烙印的学校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过程,感受区域文化、职业文化和专业文化,提升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文化环境的基础。具有深厚积淀和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文化育人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浸润作用,通过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人文气息更加浓厚,育人功能更加完善;重点建设既有大学品位又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既传承历史文化又呼应时代主题的校园景观,使之成为提升师生文化素质、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媒体建设,在信息传播、文化建设、历史传承等方面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要聚焦育人拓展校园文化活动载体,通过“学校精神传承”“学校记忆”“校史文化教育”“校友讲坛”“教师讲坛”“企业家讲坛”“学生读书节”等活动,使学生融入学校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成效。

文化育人,提升的不仅是学生

提升专业育人。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要发挥“专业人文”的育人功能,实现能力、素质培养的双轮驱动。要将人文素质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专业文化建设纳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容体系中,以有效的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机制以及鲜明的专业文化探索现代职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关键是推动各专业培养目标的持续优化,具备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区域特征;以多元化和差异化培养为导向,推动各专业积极探索培养方式改革,丰富专业性的实践活动;健全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养成相融合的培养体系,以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来进一步丰富专业文化的内涵。

提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文化是现代大学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围绕学校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的探索,从高职共性和学校个性两个维度,从专业、课程、课堂三个层面,从积淀、熏陶、内化、传承四个功能来培育、凝练和传播学校教学文化。着重彰显和丰富“开放、创新、多元、分享”的高职课堂教学文化内涵,通过鼓励和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从学生心理和学习行为特征出发,创新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形成一批多元化教学模式,活跃学校教学创新的文化氛围。

提升实践育人。实践育人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要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融入区域行业企业,积极开展传统地方文化与现代职业文化相融合的实践育人。依托地方资源,共建类别细分、功能多样、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实践基地。以传统地方文化、优秀企业文化为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体验观察等主题活动,逐步形成融合地方文化、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胡正明,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省优势特色专业建设※

省优势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重能力  扬个性  促成才”为培养理念,从“分流+分层的教学组织、项目训练+虚实结合实训的培养过程、平台建设与学业评价的保障机制”三方面入手,探索和实践“注重学生能力,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成才”的实践教学改革。

 ——构建四阶段、三层次的实训项目库。建设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四阶段三层次(每个阶段按复杂度分为基础、提高、拓展)的实训项目库。

 ——实施按个性分流、按能力分层实践教学组织。按岗位需求和个性特长分流,按实践能力将教学班划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每个学生选择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班组进行学习。“老师-学长-学弟”组成“师徒结对式”项目团队,“一周一任务、一学期一项目”开展训练。同时针对四年制本科生,开展“导师+项目+团队”的多元导师制培养。

 ——创建虚实结合、柔性配置实践教学条件。自主研发模块化积木式“自管-自主-自训”电子创新实践平台,可单模块、多模块柔性构建实训项目。自主研发电子电路分析制作调试等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形成“虚拟平台与真实设备相补充、线上仿真与线下实操相结合”实验实训。

 ——推行步步为营、进阶多元实践教学评价。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和教学组织形式,采用过关测试、过程考核、项目评价、创新作品评审等多元考核方式。


省特色专业——电子商务专业

一、创新创业活动掀起新高潮

实施弹性学分制,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300多人次学生以跟岗、轮岗、顶岗等形式参与教学型公司各电商平台的实战运营,教学型公司营业额年均增长50%以上,累计吸引20余支学生团队入驻创业孵化中心,营业额突破3000万元,涌现了“淘宝梦之队”、“创路云商”、“小公主零食屋”等优秀创业项目。创业成效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港澳台记者团一行30多人参观创业孵化中心。

二、学科技能竞赛突破新高度

实施“以赛促练”,竞赛成绩在省内独占鳌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连续十一届蝉联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一等奖、连续三届蝉联浙江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一等奖。

三、社会服务项目提升新层次

依托教学型公司,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积极对接金华市网络经济产业链,牵头成立金义都市产学研协同发展联盟,为地方网络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教学型公司与大型知名企业合作,为杭州叉车集团天猫旗舰店、浙江和和塑胶有限公司亚马逊店开展代运营服务,取得良好成效。

四、专业内涵建设开辟新领域

依托电商专业,获批全国首批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主持全国电子商务行业指导委员会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人才需求研究项目”,联合开发“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建设指南”、全国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标准核心起草人。


附:省优势特色专业成果汇总表










:各学院(附院)、职能部门

抄送: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

编:徐婧      审:朱雄才 刘鲁平                                        印:55

                                                   投稿信箱:28595653@qq.com






省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成果汇总表

专业类别

专业名称

成果类别

成果名称

成果级别

获取时间









省优势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

技能竞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一等奖

国家级

2017.5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一等奖

国家级

2017.5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一等奖

国家级

2016.5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一等奖

国家级

2016.6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赛项二等奖

国家级

2017.6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赛项二等奖

国家级

2017.6

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机电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一等奖

金砖五国

2017.8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赛项三等奖

国家级

2016.5

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赛项一等奖

省级

2017.4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浙江赛区(TI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

省级

2017.8

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一等奖

省级

2017.4

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一等奖

省级

2016.4

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赛项一等奖

省级

2016.4

浙江省电子设计竞赛(TI杯)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

省级

2016.8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浙江赛区) 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

省级

2016.7

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一等奖

省级

2016.4

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二等奖

省级

2017.3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浙江赛区) 二等奖2项、三等奖1

省级

2017.7

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赛项二等奖

省级

2017.4

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二等奖

省级

2016.3

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嵌入式产品装配调试”子赛项二等奖

省级

2016.4

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嵌入式产品应用开发”子赛项三等奖

省级

2016.4

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赛项三等奖2

省级

2016.4

课程建设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获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

省级

2016.12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获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课程建设立项

省级

2015.11

科研与

社会服务

成果

浙江省2016年度教育教改项目:基于成果为本的四年制高职“1+N”导师制研究与实践

省级

2016.11

浙江省2016年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层次递阶 虚实结合”基础实验平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电工实训课程为例

省级

2016.11

专业建设

综合成果

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能力、扬个性、促成才”高职电子类专业分流分层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省级

2016.11

浙江省“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中心

省级

2017.9



省特色专业



电子商务

技能竞赛

全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一等奖

国家级

20175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一等奖

国家级

20177

浙江省第三届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一等奖

省级

20174

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一等奖

省级

20175

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省级

20177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二等奖赛二等奖

国家级

20167

浙江省第二届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一等奖

省级

20164

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一等奖

省级

20165

课程建设

《网络营销》校级重点在线开放课程

校级

2017.1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战》精品资源共享课

校级

2017.1

《爆款商品打造》系列微课


校级

2017.1

《客服专项技能训练》创新课堂

校级

2017.1

《网络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

校级

2016.1

《网络销售实战训练》直通车系列微课


校级

2016.1

《移动电商平台开发与应用》创新课堂

校级

2016.1

标准建设

主持研制全国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国家级

2017.1

联合开发全国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建设指南

国家级

2017.1

全国高等职业学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标准”核心起草组成员

国家级

2017.1

科研与

社会服务

成果

省教育科学成果三等奖(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厅局级

2016.12

市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市级

2016.12

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电子商务实战教学是培养实用人才的有效途径)

市级

2016.10

市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E-Commerce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Distance Learning System

市级

2016.10

市课程改革优秀论文三等奖(基于分层分类法的《网络零售实务》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市级

2016.12

负责开展杭州叉车集团天猫旗舰店代运营业务

校级

2017.5

负责开展浙江和和塑胶有限公司美国亚马逊店代运营业务

校级

2017.3

主持省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电子商务教师创业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等2项)

省级

2017.10

专业建设

综合成果

成果

全国电子商务案例教学研究中心浙江基地(全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

国家级

2016.10

全国电子商务行指委教学案例一等奖(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路者——金华双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级

2016.5

获批“青年创业基地”(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国家级

2016.3

港澳台记者团30余人参观创业孵化中心

国家级

2017.11

牵头成立金义都市产学研协同发展联盟

市级

2017.11


15